《中国寿山石》专题片,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,关于寿山石的一部重要纪录片。
其中有一段内容,是谈徐悲鸿买“艾叶绿”送给爱妻廖静文的故事。
图片
镜头里,廖静文抚摩着徐悲鸿当年高价买下的“艾叶绿”印章,回忆着他们的过往时光。
图片
在民国,绿色的印石享以“艾叶绿”的盛名,备受印坛、文人、书画界的青睐。
所以,徐悲鸿拜托福州的友人陈子奋搞到一支艾叶绿印章,视如珍宝的心情也就可想而知了。
然而《中国寿山石》对“艾叶绿”印石并没有给出一个特写镜头。
只是保持距离地,局部地,有意无意地运用着镜头。
要知道,纪录片的主角就是寿山石。
对于在片中出现的著名历史人物的寿山石遗物,向来不吝笔墨地大写特写。
然而这一次,寿山石加上徐悲鸿,一对超级联名款,实物近在眼前,却不给特写。
对于重要的历史物证,镜头欲说害羞,事出反常必然反常。
玩石头资历较深的石友,马上会意识到:纪录片制作人可能有难言之隐。
因为,一眼便知——
廖静文手中的石材并不是寿山石。
而是另一种传奇名石——广东绿石。
广东绿石产于广东广宁县境内,其开采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朝中期。
图片
资料记载,明嘉靖三十年(公元1551年),张居正入粤游玩,结识时任广东左布政使的谈恺。
“恺以绿石赠之”。(《先后平粤记》)
该石“绿如艾叶,透如冻粉”。(《张太岳集》)
广绿石规模不大,只能和寿山石、青田石一起攒货,通过浙闽两地的图书商人,出口到日本、朝鲜等地,并收获很高的评价。
约等于晚清民国时期,日本文房权威宇野雪村在《文房古玩事典》说:
“广东绿产自广宁,有纯绿与茶黄色交错,有不透明。”
少林德太朗在《增补图说石印材》进一步肯定说:
“田黄、鸡血石、广东绿为稀品珍品中的同一品位。”
在今天的中国印坛看来,可能无法理解把广东绿与田黄、鸡血相提并论。
但至少在晚清民国时期,广绿石在日本声名远播,却是史料详实,证据链完备。
除了《中国寿山石》纪录片制作人有苦衷之外,广绿石的存在,也给寿山的艾叶绿石出了一道难题。
这边厢,寿山艾叶绿苦求历史实物而不得;
那边厢,广东绿石的历史实物一抓一大把。
寿山石艾叶绿说自己在明朝时候断绝了;
广东绿石却悄悄摸出了明朝时期的印钮。
艾叶绿的真相如何,早已成为印坛公案。
勘破此案,无非是摆事实,讲道理。
采信的优先级,实物高于资料,能摆事实的就不用讲道理。
和寿山石艾叶绿只有资料记载不同,广东绿石不仅有资料,而且有实物。
不仅有实物,而且实物从明朝到清朝,从民国到新中国,从国外到国内。
在寿山艾叶绿还要考古的时候,广东绿石已经要文物有文物,要现物有现物,上至明清,下至今日,连绵不绝。
按朝代,排排坐吃果果,证据链条清晰完美👇
图片
明末,广东绿石“太狮少狮”印钮
图片
清康熙,广东绿石太狮少狮对章
图片
1923年,王福厂 刻广东绿石素方章
图片
嘉德拍卖实物,“色如西洋玻璃瓶”的广东绿结晶体素方章
虽然,徐悲鸿的艾叶绿不是真正的寿山石,然而,对于廖静文而言,是哪里的石头重要吗?
印石上所沉淀的,他们生死共患的岁月,这才是最珍贵的。
至于产地考究,那是印石收藏圈的事。
收藏圈,从来是跟风的呀……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